父母應該留給孩子感恩的機會

本文Tag標簽:家庭教育??

  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chuàng)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采滋養(yǎng)。

  現在許多孩子感恩意識淡薄,不知道師愛、父母恩是什么,似乎老師傳授他們知識是應該的,父母辛苦養(yǎng)育他們也是理所當然的,這種情況的出現與孩子天生冷漠、性格孤僻等原因有關,但也與孩子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很大關系。現在很多家長習慣了付出,只要孩子幸福,不圖孩子能給予他們什么回報,孩子的成長一直都在“得到”中渡過,這常常使孩子失去了感恩的機會,時間長了,孩子學會了享受,就會對他人付出的辛勞無動于衷。

  有媒體做過一份有關孩子感恩的調查問卷,考察內容包括孩子對父母的了解程度,如“父母的生日是什么時候?”“媽媽平時最煩惱的事情是什么?”,“你最愛、最尊敬以及對你最有影響的人是誰”;父母為孩子做了哪些付出,如“父母每天下班為你做什么?”“你生病時父母通常怎么做?”;孩子對父母的感恩之心及感恩行動,如“天冷了,你給父母拿過衣服、圍過圍巾嗎?一父母勞累了一天回采,你是否買菜、做飯、洗碗?”“父母生病時你為他們買藥、熬藥嗎?”意在引導孩子認真感受父母無私的愛。

  調查問卷結果令人大為驚異,很少有孩子了解父母的年齡、生日,父母的希望和煩惱等基本情況,大多孩子回答“不知道”“不清楚”,要不就是不知道但又不好意思說出口,對于“你最愛、最尊敬以及對你最有影響的人是誰”這個問題,35%的人選擇體育、影視明星,甚至有2.9%的人選擇黑勢力老大,只有1.5%的人選擇自己的父母。

  看了這一調查結果,有些家長甚至會悲傷地感嘆“我們的孩子怎么了?”“現在的孩子怎么不懂得感恩了?”“我連孩子幾點幾分出生都記得清清楚楚,她有一點點喜怒哀樂都牽動我的心,沒想到孩子對我卻這樣不在意?!?/P>

  家長們在感嘆、抱怨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同時,想一想你是否給予了孩足夠的感恩機會?父母如果只是無私地給與孩子關愛,不知道給孩子知恩圖報的機會,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對他們的關愛是理所當然的,長此下來,孩子對父母之愛的感知能力就會降低,缺少對父母的關愛、缺少責任感。

  給孩子創(chuàng)造表達感謝之情的機會,應滲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

  充分利用各種節(jié)日作為感恩教育的載體。如:春節(jié)時要教孩子熱情接受爺爺、奶奶及其他親屬送給他的禮物,并表示感謝,不管價錢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學會珍惜別人的情意;教師節(jié),讓孩子親手制作賀卡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美好祝愿:當家人過生日、節(jié)日時,提醒孩子說祝福的話,鼓勵孩子為親人準備禮物,如自制的賀卡、用自己的零用錢購買小禮物等來表達祝福和謝意,讓他感受到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同時自己也是快樂的。

  父母在工作之余,要多跟孩子談談工作上的煩惱和辛勞,讓孩子主動做些能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事。多數家長自己有了煩惱或者需要幫助時,不主動告訴孩子,更不要說請孩子幫忙了。一些家長覺得孩子小,不明白大人的煩惱;還有的家長平時很少和孩子進行平等地溝通交流,孩子和家長有很大隔閡,造成孩子無法身同感受地體會父母的辛勞。其實,父母很有必要停下采與孩子交流交流感情,當孩子懂得了父母的不易之后,孩子會主動尋找機會來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幫助孩子回憶曾經在生活上、學習上給予他幫助的人。平時,家長可以借某個事件引導孩子回憶別人曾經為自己做過哪些事,付出過怎樣的辛勞,更好地感受當時他人對自己的關愛.這個人可能是在學習上給予孩子無私奉獻的、可親可愛的老師,可能是自己生病時,幫助自己溫習功課的同學,可能是對自己的學業(yè)起到非常重大作用的親朋好友,也可能是下雨,把雨傘遞到自己手中、不求回報的陌生人。

  鼓勵孩子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和集體活動,如深入社區(q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組成志愿者定期上門為孤寡老人照顧生活起居,與山區(qū)貧困的孩子開展助學活動等,以培養(yǎng)孩子樂于助人、關愛他人的行為,從而使孩子逐漸認識到感恩的重要性。

還有疑問嗎?請留下您的問題,15分鐘內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