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夏季惱人的小黑蚊猛增

本文Tag標簽:夏季護理??

  許多人都有被小黑蚊叮后發(fā)癢的經(jīng)驗,不只讓人感覺奇癢無比、多半會伴隨有紅腫的癥狀。而許多人常將小黑蚊誤認為蚊子的一種,這是大錯特錯的誤會,小黑蚊(Bitingmidge)并非蚊子,牠是屬于臺灣本土的蠓科昆蟲,在1913年由日本昆蟲學家TokuichiShiraki于中部發(fā)現(xiàn),正式的學名是「臺灣鋏蠓」,也是現(xiàn)階段臺灣危害最嚴重的騷擾性昆蟲。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杜武俊教授從長期觀察、研究小黑蚊的資料中告訴我們,小黑蚊原本長年生長在山腳地帶、或村落,但在近二十年來蔓延臺灣各地,在許多地區(qū)造成猖獗危害。透過2010至2011年進行全面普查的結果顯示,多達19縣市139個鄉(xiāng)鎮(zhèn)市區(qū)受到小黑蚊的危害,并已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與觀光產(chǎn)業(yè)。而一般民眾大致可以從以下幾點分辨小黑蚊的習性、被叮時的處理方式、防治的策略等,才能逐步減少小黑蚊的侵擾。

  繁衍、吸血習性

  小黑蚊是一種「完全變態(tài)」的昆蟲,周期性的生命史為:卵期→幼蟲期→蛹期→成蟲期,過程約需一個月,成蟲體型細小,約一粒芝麻的1/3到一半。其幼蟲以藍綠藻、綠藻等藻類為主食;孳生地主要在潮濕的土壤表面、通常以青苔為小黑蚊孳生的主要環(huán)境指標;且幼蟲不耐干燥。

  約87%發(fā)生在300公尺以下之平地區(qū)域,近年來許多中低海拔山區(qū)也出現(xiàn)小黑蚊的蹤影,杜武俊教授分析跟休閑農(nóng)業(yè)、游樂區(qū)開發(fā),加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后,藉由車子的運載上山,導致許多的山林風景區(qū)也會出現(xiàn)其蹤跡。

  因為繁殖、產(chǎn)卵所需要的養(yǎng)分,所以只有雌性小黑蚊吸血(雄蟲不吸血)。同時,小黑蚊嗜吸人血,甚少吸豬、雞、鴨等不同動物的血液。

  因此,在人群經(jīng)?;顒犹帲『谖梦:Ω鼮閲乐?;像是居家、小區(qū)、學校、公園、風景區(qū)、游樂區(qū)等都容易有小黑蚊的危害。小黑蚊習性在日間吸血,并以中午時段為高峰期;雌蟲在夜間、與環(huán)境溫度18℃以下無吸血活動。潮濕環(huán)境會增加小黑蚊的孳生與發(fā)生,因此通常年度春雨、梅雨季節(jié)起,至秋季這時節(jié),是小黑蚊的發(fā)生高峰,需要特別注意小黑蚊的出沒。

  無聲無息的小黑蚊

  小黑蚊最厲害的本事,就是人類常常沒有感覺到自己被叮,主要以小腿、膝蓋、手背、手臂、手肘為主,被叮后可能會出現(xiàn)紅腫(常常腫成一大塊)、奇癢無比、甚至引起過敏反應,但也有人無明顯的癥狀反應。主要是因為小黑蚊在叮人時,會先將含有抗凝蛋白成份的唾液注入人體,防止血液凝集,但在唾液所含的抗凝蛋白以及其他成份,常是引起皮膚產(chǎn)生局部發(fā)炎或過敏反應的原因。

  人類氣味的特殊性

  小黑蚊還有另一特性,就是牠們飛行的高度低、范圍不大,以類似守株待兔的行為等待寄主上門,如果人類剛好停、坐在小黑蚊棲息處的附近,正巧正中牠們的下懷,或是人類常聚集的地方也是牠們出沒的地點,像是樹下、騎樓下、戶外餐飲區(qū)等地方,而小黑蚊透過感應到周遭人類的氣味、和二氧化碳濃度高時,才會主動前往吸血,反而走動的人們不是小黑蚊的目標。

  叮的又紅又癢怎么辦?

  雖然小黑蚊沒有傳染疾病的危害,然被小黑蚊叮后,大多會感覺奇癢難耐,這時最好避免搔抓,杜武俊教授建議不妨先用清水沖洗患處、以冰涼物輕觸被叮的地方;或輕揉患處,局部促進血液循環(huán),都有輕微止癢的效果;如果要涂抹藥膏,由于每個人的體質對藥物的反應不同,建議事先咨詢醫(yī)師;癥狀嚴重時必須立即就醫(yī)檢查,才可以避免癥狀嚴重。

還有疑問嗎?請留下您的問題,15分鐘內(nèi)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