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學會給自己的內心更多空間

本文Tag標簽:親子關系??

  “孩子現(xiàn)在正上高三,面臨高考。最近他變得特別急躁和敏感。我知道這個時候對孩子要處處小心,但卻不知道如何幫助他。”有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煩惱。

  孩子到了高三,會經受殘酷的心理考驗,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高三綜合征”。把大學的好壞當成衡量人生成敗的標準,孩子心中的煩躁與不安是有口難言。再加上目前這種一考定終身的考試制度,孩子內心的緊張就更不用說了。那么父母到底能為如此痛苦的孩子做點什么呢?父母總希望自己在學業(yè)方面能夠幫孩子一把,但是學習畢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能為他做的事情微乎其微。

  高三孩子一般都是十七到十九歲不等,初中到高中階段,孩子正值青春期,是即將長大成人的時候。

  過去,一旦身體發(fā)育成熟,父母會安排孩子結婚成家。他們不再是生理成熟的孩子,而是心智成熟的大人。所以,以前的青少年根本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在青春期遇到很多麻煩。

  如今,盡管身體發(fā)育成熟,但卻仍然被當成小孩看待,作為父母,必須首先理解這一點給孩子帶來的煩惱。

  理解孩子有兩種方法:其一,回憶自己小時候曾經的經歷以及當時自己的心理,會發(fā)現(xiàn)其實當時自己同樣有類似的煩惱,便會理解孩子經歷這樣的苦惱是在所難免的。

  其二,要明白自己當時的生活環(huán)境和現(xiàn)在是大相徑庭,所以千萬不可以用當年的標準來衡量現(xiàn)在的孩子。就是說,不能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雖說回憶自己的經歷有助于幫助父母理解孩子,但是如果過于執(zhí)著于自己的經歷,而且將之絕對化,使之成為批評孩子的理由,反而會誤導孩子。每個人的經歷都有所不同,并且在不同的時代也都有不同的特點。

  這個階段,困擾孩子的問題無非就是兩個:第一,朋友的問題,其中70%~80%是和異性之間的問題,剩下的才是同性之間的問題;第二,家庭問題,其中絕大部分都源于父母之間的矛盾。

  父母之間的矛盾導致孩子內心煩躁,但是父母卻認為只要能夠讓孩子吃好、穿好,并及時交上輔導班的學費就萬無一失了。但如果家庭不和睦,孩子就無法集中精神學習。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因為欲望而引起內心的煩躁和不安。想上好的大學,但成績卻不盡如人意,時間在一天天地流逝,性格便會變得急躁。

  父母要理解孩子的這種心理,內心越煩躁,越想盡早擺脫高考,所以孩子也容易沉浸在對考試結束后的自由的幻想當中。因此,如何安撫孩子急躁的心理便成了最重要的問題。

  還有一點就是習慣的問題。高三要早起,高三不能出去玩,高三不可以看電視,等等。曾經的很多習慣,都要因為上了高三而受到限制。就像剛開始戒煙的人會有很多的煩惱和壓力一樣,孩子的心理負擔也會因高三的到來而加重。

  父母必須理解孩子的狀態(tài),如果做不到,很容易導致孩子自閉。但即使下定決心要試著理解孩子,父母還是忍不住站在自己的立場,責怪孩子不該談戀愛,不該看電視。

  孩子有自己的理由和看法,他們會不顧大人的阻止,悄悄地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志趣相投的人中間,孩子對自己的觀點更加堅持,于是對父母產生了更強烈的對抗心理。

  這個時期的孩子情緒會變得不穩(wěn)定,哪怕是一點小事也會讓他流淚,變得非常有同情心。所以,孩子也許會變得很懂事;也可能成為地痞流氓;萬一受到了突然的打擊,還可能會產生自殺的沖動。此時孩子的心理就像落地的橄欖球,反彈的方向難以判斷,父母對孩子也捉摸不透。

  父母或許會因為早戀而責怪孩子,其實那只是孩子生理發(fā)育的正常反應和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父母在責怪孩子之前要先試著理解孩子。

  父母給孩子提供寬松的環(huán)境,他想玩就讓他玩,想要結婚就讓他結婚,采取開明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才能順利地和孩子交流。

  理解了孩子,自己內心舒暢的時候,說服孩子也會變得很容易。理解孩子是為了對孩子采取肯定的態(tài)度,而不是讓孩子為所欲為。理解孩子,是不對孩子多加干涉,讓孩子自力更生。

  但事實上,很多父母為孩子做了太多,最后卻只落得被子女埋怨的結果。夫妻之間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妻子為丈夫所做的一切超越了作為妻子的界線,那么日后一定會心里不平衡,抱怨丈夫對自己什么都沒做。

  無論出于怎樣的善心,如果對方不愿意接受,那么對對方便是一種束縛和折磨。只是,夫妻、父母與子女之間不會認為這樣的束縛是罪惡。

  對于高三學生的父母來說,最重要的便是理解。如果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便會悶悶不樂,有心理負擔,無法集中精力學習。

  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白,學習是為了自己而學。如果父母過于強迫孩子學習,孩子會認為是為了父母而學。

  和孩子的觀念有了差異,需要和孩子好好溝通。如果能夠說服孩子,那就給孩子提供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如果孩子仍然一意孤行,那就果斷地讓他自己處理所有的事情。

  但父母往往對孩子放心不下,仍然做不必要的干涉。孩子反感父母的干涉,故意躲避父母,這時候,有的父母才知道回頭,對孩子說:“你自己隨便吧,反正是你自己的人生。”

  而事實上,往往堅持不了一天,父母又開始操心孩子。如此一來,孩子便對父母失去信任,父母的叮囑在他看來只是廢話連篇。如果父母能夠果斷地說到做到,就能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贏得孩子的信任。與子女關系如此不穩(wěn)定的原因都在于自己未能正確把握自己的人生。

  要理解孩子,必須祈禱。首先祈禱自己能夠理解孩子;接下來還要對丈夫進行懺悔祈禱。不是直接向丈夫賠罪,而是對丈夫采取謙和的態(tài)度,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不能因為事業(yè)無成的丈夫或者即將高考的兒子破壞了家庭氣氛。

  就算丈夫半夜三更才回到家,妻子也應該和風細雨地跟他打招呼。如果孩子問起來,就告訴他爸爸有事在身,才這么晚回來。如果孩子問爸爸怎么喝酒了,就告訴他,等他長大工作以后就理解了。妻子站在丈夫的立場,為丈夫解圍。就算孩子起初有點責怪爸爸,但很快便會原諒爸爸。

  懺悔并不是一味地忍讓,如果過于忍讓,孩子也會看出來。懺悔不只是表面的態(tài)度,而是發(fā)自內心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表現(xiàn)在言語和神態(tài)之中。

  有的丈夫掙錢越多,就越容易將孩子學習不好的責任推卸給妻子,責怪妻子說:“你到底在做什么?連孩子的學習也督促不好!”就像孩子不是自己的一樣。

  所以,作為高考生的媽媽,會被周圍很多雙眼睛所注視,也會有壓迫感。這時,祈禱是最好的方法,不僅自己能夠心情舒暢,也有利于夫妻關系的和諧,對孩子更是莫大的幫助。

  讓自己內心清凈,在孩子填寫志愿之前不要有任何欲望,這樣反而會有好結果。祈禱不僅有利于孩子,也有利于夫妻關系的和諧。保持夫妻和睦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功德。

  如果夫妻關系變得和諧,即使孩子落榜了,也會讓人覺得在過去的一年里有所收獲。

  修行便是平靜地接受眼前的一切,不管是風霜還是雨雪都要欣然接受。但是,很多人一旦如愿以償便忘乎所以,否則便產生懷疑。禍福相依,時刻保持愉悅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在祈禱的時候不能有半點懷疑,這樣才能拋開塵世的煩惱,一心一意地祈禱。否則自尋煩惱,便無法產生力量。

  “讓我的孩子考上大學吧!”如果這樣祈禱,必然會有煩惱,懷疑自己這樣祈禱是否可行。自己除了祈禱之外,不能為孩子做其他的事情,卻還總是懷疑,這必然會讓自己煩惱。

  其實,只要像以前的老奶奶一樣,虔誠地祈禱就可以。但是,接受現(xiàn)代教育的人們卻往往無法接受這樣的祈禱,所以才會如此痛苦。

  祈禱時越痛苦,就越容易逼迫孩子:“我為你做了這么多,你在做什么?”對丈夫也容易產生不滿:“孩子土高三了,我為了他每天祈禱,而你每天卻醉醺醺地回到家里。”這樣,祈禱反而成為了禍根。

  孩子學習的時候,父母也需要學習。孩子學習時,媽媽祈禱。孩子累了的時候,看到媽媽仍然在為自己祈禱,就會獲得力量,重新回到房間學習。

  想讓孩子好好學習,媽媽必須先學習,讓自己內心平靜,遇到問題時才能順利和孩子展開對話。不管孩子有沒有煩惱,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情,媽媽都要成為孩子的堅強后盾。

  祈禱時,必須放空自己的內心,要做到無欲無求,否則只會增加自己的痛苦,無法獲得力量。進行百日祈禱時,同樣要放空自己

  像這樣祈禱,給自己內心更多的空間,成功的概率會很高。

還有疑問嗎?請留下您的問題,15分鐘內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