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也有舊傷疤

本文Tag標簽:早期教育??

  有一次,和故鄉(xiāng)的幾個朋友敘舊,一位喝醉了的朋友突然說:“我對您有意見。”

  雖然還是小學四年級的事情,但是那位朋友仍然記得。那個時候,村子里還沒有足球,伙伴們就把稻草扎成球踢著玩。朋友們一起商量后決定每人出十塊錢,合買一個足球。后來,大家就各出了十塊錢,買了個足球一起踢。當時那位朋友沒有交錢,但還是想和我們一起踢球,我就和他說:

  “你以后不要和我們一起踢球了。”

  因為他沒交十塊錢,所以就不讓他踢了,如果朋友不提,這件事我怎么也想不起來了。聽他說完后,我才意識到,那個時候的我原來是那個樣子的。那時,我以為身為班長,應該是非分明,當然也會認為不交錢還一起踢球是不對的。

  傷疤就是這樣,受傷的人,永遠都不會忘記。所以,人總是記得自己的傷疤,但卻總是忘記自己曾經(jīng)傷害過別人。如果提醒對方曾經(jīng)傷害過自己,他肯定不會記得,或者會勸你不要計較那些事情了。這樣,受傷的人會更加受傷。

  生活會帶給我們很多傷疤,而且越親近的人越容易讓自己受傷,比如父母。我們將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拋之腦后,因為父母不讓自己上學,卻讓哥哥上學而受傷,并且討厭父母。

  兩個孩子如果吵架了,一般情況下,媽媽會勸哥哥說:“你比弟弟大,應該讓著弟弟啊。”跟弟弟則說:“小孩子不要跟哥哥胡鬧。”

  孩子長大后回憶起來時,弟弟會說:“以前說我小,怪我不該胡鬧。”哥哥則會說:“我和弟弟一吵架,就叫我讓著弟弟。”最終,兩個孩子都受傷了。其實,父母并沒有偏袒誰,但是孩子卻只記得自己的舊傷疤。

  人總是覺得自己在受傷,并且總是抱怨,所以不會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其實,有時候并不是真正的傷害,而只是當時自認為受傷的想法已經(jīng)根深蒂固。

  如果能以這樣的心態(tài)回想過去的傷疤,那么就能坦然面對曾經(jīng)的傷害。

  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全心全意守護的真心

  “兒子十歲時,患上了結巴和抽動癥。起初只是喊‘媽媽’時才出現(xiàn)癥狀,本以為能夠自動恢復,但是后來不得不去接受言語治療。接受治療有五個月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好多了,和同學交流時也聽不出來了。但是與爸爸和神經(jīng)科醫(yī)生,尤其是和我說話時還是比較明顯。這種癥狀的出現(xiàn)已經(jīng)有七個月了,孩子自己會努力地克制,但越想克制,結巴就越厲害,好像是因為我的緣故才有的癥狀。想到對孩子有做的不當?shù)牡胤轿揖蜁蠡冢F(xiàn)在對兒子也是處處小心,我的心理現(xiàn)在似乎也有點不正常了。這應該怎么辦???”

  曾經(jīng)有位媽媽向我傾訴她的痛苦。那么這種情況,媽媽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呢?

  “即使你說話結巴,媽媽也會愛你的。”“哪怕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覺得你不對,媽媽也會愛你的。”

  “你殘疾也好,成績差也好,惹是生非也好,媽媽會一直愛著你。”

  這才是媽媽應該有的真心。

  媽媽是孩子最后的港灣,當孩子疲憊時,看到媽媽便會感到溫暖。

  不管世事如何,保護孩子都是媽媽的職責。就算兒子殺人被判死刑了,媽媽也會向法官求情:“求你放了我兒子吧,讓我替他去受罰吧。”

  孩子結巴怎樣,落后于別人又怎樣呢?孩子因為結巴,而被別人笑話,媽媽也不必感到焦躁和不安。

  “結巴沒關系,又不是什么大問題。”

  媽媽若這樣安慰孩子,孩子會覺得至少還有媽媽相信自己,心里也會舒服一些。

  “不管我怎樣說話,媽媽都不會討厭我。”

  孩子如果能這樣想,和媽媽說話的時候也不會太在意是否結巴,自然也就不再結巴了。

  “我要怎么做,孩子才不結巴呢?”

  媽媽懷著這樣的目標,對孩子并不好。因為一旦不能達成目標,或者努力過程中孩子接受較慢,媽媽便會感到壓力,這種感覺傳染給孩子,孩子也會因此而受傷。

  相反,媽媽應該理解孩子的心情,結巴不是最重要的問題,說話流暢了,又能怎么樣呢?是為了成為花言巧語的騙子嗎?

  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要深愛著孩子,只有懷著這樣的心態(tài),孩子才會有被肯定的感覺。同時,媽媽還應該這樣祈禱:“曾經(jīng),我作為一位母親,不夠盡責。從現(xiàn)在開始,我將不惜一切地努力愛著孩子。”

  通常,父母對孩子都充滿期待,一旦實現(xiàn)不了,便會發(fā)火或者教訓孩子。學習好、會說話、鋼琴彈得好、跆拳道打得好、英文好,父母認為這些都是孩子應該做到的。

  如果周圍有孩子考取了名牌大學,便會寒心地看著自己的孩子,羨慕地說:“要是我的孩子也能考上就好了。”

  如果孩子根本就不是上名牌大學的水平,硬是靠祈禱、靠運氣進去了那又怎樣呢?實力不夠,會跟不上其他的學生,這樣,孩子便會有自卑感,并且會很痛苦,最終會因為無法適應患上心理疾病,自殺的概率也比較高。即使能平安畢業(yè),進入社會也是名不副實,缺乏應有的適應能力。

  父母的欲望最終斷送了孩子的前程,如果孩子上快班很吃力的話,就應該讓孩子上慢班。在慢班,孩子反而是優(yōu)等生,會重新獲得自信。

  不要只在乎金錢和地位,不管世界怎樣,媽媽都應該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本能。

  孩子如能在媽媽的信任下成長,結婚后也會相信別人。從小就被媽媽拋棄的孩子,長大后也不會信賴他人。

  如果因為外表不出眾、學習不好、說話結巴、身體不健康被拋棄的話,進入社會后很難獨立生存。媽媽奪走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便很難再適應社會。

  不要只想著讓孩子改變,而應該抱著孩子,用充滿愛的眼神看著他說:“媽媽就是愛現(xiàn)在的你,不要有任何負擔。”

  甚至連這樣的話也不用說,因為這樣也有可能會加重孩子的負擔。

  “媽媽愛你。不管怎樣都會保護著你。”像這樣,經(jīng)常鼓勵孩子就可以了。

還有疑問嗎?請留下您的問題,15分鐘內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