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不懂我是誰

  情景回放:
  近來,大旗媽時喜時憂。喜的是,1歲8個月的大旗寶貝,對學說話充滿興趣;憂的是,他的話說得讓爸爸媽咪聽著覺得怪怪的。

  給大旗吃動物餅干,媽咪把餅干遞給他說,“你吃”,大旗呢,一邊把餅干往自己嘴巴里喂,一邊說,“你吃、你吃”。

  大旗想讓媽咪幫他拿積木,媽咪想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說,“你自己拿”,怕他聽不懂,又補充了一句說,“你拿”;大旗明白了媽咪的意思,一邊自己拿積木,一邊嘟噥著說,“你拿,你拿”。

  爸爸想聽兒子叫自己,就說,“喊爸爸”;大旗很高興,一邊摟著爸爸的脖子,一邊叫,“喊爸爸,喊爸爸”。

  大旗媽很擔心,我的寶貝是不是語言能力有問題?

  專家解析:

  1歲以前,寶貝對于“我”這個概念,基本沒有感覺,雖然身體已經從媽咪的身體中分離出來,可是直到出生后3-4個月,寶貝心理上仍然認為,自己和媽咪是一體的。

  不過,隨著寶貝的成長,他也會獲得進步,比如說,當寶貝發(fā)現(xiàn),吃自己的手指和吃媽咪的手指,感覺是不一樣的,這個時候,寶貝就有可能初步意識到了自己和媽咪,和其他的人是不一樣的。

  再大一點兒,寶貝就會把自己與自己的動作、自己與動作的對象區(qū)分開來,比如說,把拿在手里的玩具扔出去,自己手里的玩具就沒有了,也逐漸知道了,鏡子里的那個娃娃并不是自己。

  再然后,寶貝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從用第三人稱或者用自己的名字稱呼自己,如“抱寶貝”、“抱大旗”,變成用“我”來稱呼自己,比如說“抱我”。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寶貝已能清楚地把自己和其他人區(qū)分開來了,也就是說,“自我概念”的發(fā)展終于有了一個飛躍。

  給父母的貼心建議:

  1. 父母可以對自己的語言或行為方式做一些調整

  首先,避免在與寶貝的對話中間出現(xiàn)“你”、“我”這樣的字眼,比如,給寶貝吃東西,可以說“寶貝吃”;讓寶貝自己拿東西,可以說“寶貝拿”。

  2.想讓寶貝叫人時不要在前面加“喊”或“叫”等字眼

  而是用手指指著自己的鼻子說“爸爸”或“媽咪”,或者指著其他的人說,“爺爺”“奶奶”或“叔叔”、“阿姨”等。

  3.經常和寶貝做一些游戲以促進她獲得“自我概念”

  照鏡游戲

  趁寶貝熟睡,在寶貝的鼻子上用媽咪的口紅或者胭脂,點出一個醒目的紅點。等寶貝醒來,抱寶貝到鏡子前面,讓寶貝能看到鏡子里自己的形象。然后,觀察寶貝的反應:無動于衷、用手去碰觸鏡子里的寶貝、還是用手碰觸自己的鼻子……

  寶貝半歲以后,媽咪可以經?;蛴幸?guī)律的和寶貝做這個游戲。這樣,我們就可以比較準確地了解,寶貝的“自我概念”發(fā)展到了哪個階段。

  指認游戲

  寶貝會說話,能認人了之后,在家里人多的時候,可以玩這樣的游戲。

  一個大人說,“爺爺是哪一個呀”,然后讓寶貝指認;如果寶貝指對了,可以再來下一個,比如“奶奶是誰”或者“姑姑是誰”;連續(xù)兩三次,寶貝都指對了,再問“寶貝是哪一個呀”,或者直接說名字,如“大旗是誰呀”。

  假如一開始,寶貝沒有指對自己是誰,父母可以幫助寶貝,讓寶貝指自己。這樣多重復幾次,寶貝就會準確地指出“我是誰”了。

育兒網廣播

《媽咪寶貝》雜志介紹

《媽咪寶貝》:準媽咪和0-3歲寶貝家庭 身邊最貼心的孕?產?育?教專家由近百位國內頂級專家指導的孕產育教專業(yè)雜志,是母嬰傳媒的領導者!肩負倡導科學育兒理念和全面提升中國家庭健康素質的使命,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致力于孕、產、育、教領域的科學知識普及,提供專業(yè)、權威、全面的知識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