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育兒網(wǎng)?>? 關鍵期 > 5月 > 易患疾病

如何防治高熱

本文Tag標簽:防治高熱??
  高熱是小兒疾病常見的癥狀。正常的體溫范圍是:肛溫為36.5攝氏度—37攝氏度,舌下溫度較肛溫低0.3攝氏度—0.5攝氏度,腋下溫度為36攝氏度—37攝氏度。通常以小兒肛溫37攝氏度—38.5攝氏度為低熱,38.5攝氏度—39攝氏度中度發(fā)熱,超過39攝氏度為高熱,超過41.5攝氏度為過高熱。
  病因:發(fā)熱的病因可歸為感染性與非感染性兩類。
  1.感染性發(fā)熱:(1)細菌性:如肺炎、肺膿瘍、膿胸、腦膜炎、敗血癥、心包炎、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尿路感染、結(jié)核病、化膿性扁桃體炎、牙周炎等。(2)病毒性:如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腸炎、乙型腦炎、脊髓灰質(zhì)炎、麻疹、水痘流行性出血熱、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等。
  2.非感染性發(fā)熱:(1)結(jié)締組織病:如風濕熱、變應性亞敗血癥、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結(jié)節(jié)性動脈周圍炎、硬皮病等。(2)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如藥物熱、血清病、疫苗反應、輸血或輸液等反應等。(3)大量組織壞死或破壞:如大面積燒傷、急性溶血、血管栓塞、白血病、惡性網(wǎng)狀細胞增生癥、何杰金氏病、惡性淋巴瘤及其他惡性腫瘤等。(4)其他:如甲狀腺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亢進、先天性外胚層發(fā)育不全、暑熱癥、間腦綜合癥、腦出血等。
  3.其他:如各種腸道寄生蟲病、瘧疾、阿米巴病、鉤端螺旋體病、斑疹傷寒、霉菌病。
  治療:退熱療法的目的:(1)降低高熱,減少機體消耗。(2)防止小兒發(fā)生高熱驚厥。
  4.對某些危重病例(如乙型腦炎、中毒型痢疾、重癥肺炎等),積極的退熱處理對穩(wěn)定病情有一定作用。故退熱療法只是一種應急處理措施,退熱的根本措施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應用抗生素治療細菌性感然,急性溶血引起高熱應阻斷溶血等。不是一有發(fā)熱就要做避熱處理,一般只在高熱(肛溫39攝氏度)以上(才做退熱處理,對部分小兒其體溫雖只38攝氏度左右卻很煩燥、或痙攣素質(zhì)(易發(fā)抽風)的小兒,雖未達高熱,也應做退熱處理。
  主要退熱措施:在積極尋找發(fā)熱原因及針對病因進行積極治療的同時,對高熱做以下退熱處理。
  物理降溫作用迅速、安全,尤適用于過高熱:
 ?。?)冷濕敷法:用冷水浸濕毛巾或紗布后敷于前額、后頸部、雙側(cè)腹股溝、雙側(cè)腋下及幗窩(膝關節(jié)后面),每3—5分鐘換一次。
  (2)酒精擦?。ù荚。河?0%—50%的酒精重點擦抹上述冷濕敷部位及四肢皮膚,但不擦胸腹部。
  (3)冷鹽水灌腸:嬰幼兒用冷鹽水150—300ml,兒童用300—500ml,冷鹽水溫度為20攝氏度左右。
 ?。?)溫水浴:適用于四肢循環(huán)不好(面蒼白、四肢涼)。水溫37攝氏度—38攝氏度,用大毛巾浸濕后,包裹小兒或置小兒于溫水中,為時15—20分鐘,或根據(jù)體溫情況延長時間,做完后擦干全身。
   在行物理降溫時應注意:(1)每隔20—30分鐘量一次體溫。(2)注意呼吸、脈搏及皮膚顏色。
  藥物降溫:可口服阿司匹林、或肌注安乃近。

還有疑問嗎?請留下您的問題,15分鐘內(nèi)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