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孩子的想象力

  一項關于兒童想象力的調(diào)查顯示,中國孩子的想象力簡直“弱爆了”——在21個國家中排在最后,創(chuàng)造力排名倒數(shù)第五。特別在孩子們長到學齡期之后,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已經(jīng)少得令人堪憂。以下為學齡期孩子對自己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滿意度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對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感到滿意——5%;認為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需要提升——15%。

  我們曾聽過這樣一句話:“世界有多大,兒童想象的空間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寬,兒童創(chuàng)造的天地就有多寬。”人在幼兒時期的想象力是最豐富的,可為何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卻在減退?

  孩子生來就是發(fā)明家

  “這個是媽媽,這個是爸爸,中間這個是我。”寶寶指著桌子上擺放的3個自己涂鴉的雞蛋喃喃自語道。聽著孩子稚嫩的童言,相信家長都會會心一笑,覺得寶寶很可愛。那么,家長是否想過,這個時候,孩子的想象力正在遨游太空,您又該怎樣正確認識孩子的想象力呢?因為有想象才會有創(chuàng)造,每個孩子生來就是發(fā)明家。

  專家:劉正奎: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博士、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究領域: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與促進。

  年齡越小,想象力越豐富

  出生幾個月的寶寶躺在床上津津有味地啃著腳趾,許多家長做不解狀:“臭臭的腳丫為何在寶寶的嘴里就那么香?真的很好吃嗎?”成人總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暗示自己,甚至會認為孩子的這種行為是不健康的表現(xiàn)。果真如此嗎?那么,孩子某個階段的某種行為與他們想象力的發(fā)展有什么關系呢?

  創(chuàng)造力是一個具有社會性的概念,它要求創(chuàng)造者的想法與大家不同或者與原先有很大差別,但成人由于受到生活經(jīng)驗所限,創(chuàng)造力便會大打折扣。而小孩子剛剛來到世界,腦子里尚不存在生活經(jīng)驗,像一張白紙,一切事物在他們小小的心靈里都是新穎的,他最初不會把周圍的事情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孩子從一開始就有創(chuàng)造的可能,也就是說孩子的一切行為都是有意義的。例如,嬰兒吃手指或者腳趾的時候,最初會感到疼,久而久之寶寶就會想:原來手指或腳趾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呀!

  隨著孩子對生活中各種事物接觸范圍的擴大,他們會為自己的想象力插上自由的翅膀。孩子們不會被現(xiàn)實生活中事物的組合規(guī)則所限,他們的想象是自由的,比如在孩子心里,說到桌子可能會聯(lián)想到海洋,而成人則容易想到椅子,因為桌子和椅子這樣的組合在生活中是最為常見的現(xiàn)象。

  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后,想象力會轉(zhuǎn)向?qū)ΜF(xiàn)實的關注,他們的想象力會向特定的領域表達一定的觀點,這時他們的想象力會受到很大的束縛,如學校學到的知識、他們學到的技能等。如繪畫,如果沒有技能,則不知如何表達。

  正確認識孩子的想象力

  我們常聽到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你在做白日夢。這話沒有人會認為是夸獎,說明做白日夢不同于想象力,但沒有人會把一個孩子那些看似幼稚、甚至在大人眼中有些愚蠢的想法看做是白日夢——我們知道,夢想是孩子的天性。

  不套用成人社會的規(guī)則孩子更多關注個體發(fā)展。他們想象力的特點是吸引成人去關注他、撫養(yǎng)他。而成人更多強調(diào)的是社會規(guī)則以及各種知識,如果把成人的規(guī)則用在孩子的平臺,孩子的很多想法就會被遏制甚至抹殺。

  承認孩子的想象有其合理性在一個幼兒園里,老師曾向孩子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一根通著電的電線中間斷了,大家想辦法怎么把它連起來?”孩子們想了很多辦法,但都解決不了。這時一個孩子站起來說:“我用我的牙齒咬住把它連起來。”老師下課后將孩子的想法告訴了他的爸爸。爸爸非常開心,并發(fā)明了一個鋸齒狀“咬”電線的裝置,這樣就解決了避免電線脫落導致觸電的問題。

  孩子天生是發(fā)明家,他們說出的話或者創(chuàng)造出的天馬行空的作品,常常讓有著豐富知識和社會經(jīng)驗的成人也為之感嘆。如此,就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他們的想象不被打擾,有想象力的人才能創(chuàng)造價值,才能創(chuàng)造生活,才能創(chuàng)造未來。

  你是想象力破壞者嗎?

  “爸爸,老師讓我們制作一個手抄報,可是我還沒有想好怎么做,您幫我做,好嗎?”面對老師布置的需要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作業(yè),正在上小學2年級的樂樂感到不知所措。其實,像樂樂這樣習慣了老師手把手教授知識,而對需要自己獨立思考、發(fā)揮想象力的作業(yè)深感困惑的孩子并不占少數(shù)。這時,有的家長忍不住會問:我的孩子小時候制作的小手工、畫的涂鴉還是蠻有想象力的,可為什么越大想象力反而越差了呢?究竟是誰破壞了孩子的想象力?文|林平

  來自父母的干涉

  1歲半的寶寶坐在地板上,專心致志地玩橡皮泥。他把五顏六色的橡皮泥揉在一起,做了一個球。寶寶很驕傲,覺得自己的作品很不錯。媽媽過來說:“你怎么能把橡皮泥混在一起呢?這樣多浪費呀?還怎么捏小白兔、小鴨子呢?”聽了媽媽的話,寶寶十分沮喪,于是他按照媽媽的要求,把各色橡皮泥分開,笨拙地捏起了小白兔和小鴨子。

  孩子的“無意而為”是其想象力的萌芽。而父母“橫加干涉”、攪擾孩子的樂趣對孩子的想象力是致命傷。

  常規(guī)答案束縛

  課堂上,老師為孩子們出了一道問答題——雪化了是什么?孩子們的答案充滿了詩意:蒸汽、泥土、生命、春天、細雨、希望、綠色等等,不一而足。然而,所有這些答案均被判錯,老師給出的正確答案是“水”。

  孩子的“想象空間”是其想象力的沃土。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是教給孩子更多知識,整個教育過程是一個給孩子“裝滿知識”、尋找標準答案的過程。對于膽敢提出異議的孩子,有些教師給予的多是訓斥,而非鼓勵和探討。如此一來,孩子們的想象力受到了極大的束縛。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習慣于告訴孩子要怎樣,習慣于包辦孩子的一切,不太能容忍孩子的一些異常想法,孩子的想象力在家長的“命令”和“包辦”中逐漸窒息。

  定性思維作祟

  一位記者曾做過這樣一個測試:拿出一幅抽象畫,詢問孩子們畫的是什么,孩子們的答案五花八門:有的說是外星人,有的說是動物園,有的說是兩頭牛在爭斗,有的說是金魚,有的說是地球,有的說是家,還有的說是打瞌睡的貓頭鷹。記者再去問成年人,得到的答案驚人地一致:人臉。

  孩子的“求異心理”是其想象力的催化劑。按照人類生長規(guī)律,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想象力該越來越豐富,實際卻恰恰相反。專家解釋說,畫本無標準答案,而成人均有一種尋找標準答案的心理,想象力便流失了。

  制止孩子反常思維

  有個孩子在圖畫本上畫了一個綠色的太陽,媽媽馬上糾正他說:“太陽應該是紅色的,你怎么畫成了綠色的呢?”以后這個孩子的圖畫本上,再也沒有出現(xiàn)綠色的太陽。

  孩子的“反常思維”是其想象力的加速器。這種做法使得孩子不敢去想那些與眾不同的東西,孩子的想象力自然被扼殺在搖籃里。德國歌廷根大學精神病治療所專家蓋拉爾德?許特(GeraldHüther)認為:從神經(jīng)生物學的角度看,更多的紀律約束并不能讓人們更加遵守紀律,至多只能產(chǎn)生順從。

  替孩子做事

  寶寶從幼兒園回來,找廢棄的掛歷紙制作手工作品,以完成老師的作業(yè)。他聚精會神地做了一個多小時,做出了一個“夢幻時空”的作品,卻被媽媽認為“什么都不像”,媽媽便自告奮勇替他折疊了一只千紙鶴,獲得了老師的認可。

  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是其想象力的具體載體。這種替孩子做事的方法,極大地限制了孩子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造力,自然也扼殺了孩子與眾不同的想象力。

  6種方式,讓想象成為習慣

  現(xiàn)實告訴我們,來自生活的經(jīng)驗以及大人的干擾,影響了孩子想象力的發(fā)展。那么,爸爸媽媽們需要怎樣做,才能保護好孩子的想象力,并使其得到正常的發(fā)揮,進而產(chǎn)生有價值、有意義的創(chuàng)造呢?下面,請家長和寶寶一起來想象力訓練營看看如何保護和發(fā)展孩子的想象力吧。

  輕松、安全的家庭氛圍

  孩子是具有創(chuàng)造潛力的個體,但是在現(xiàn)代家庭中,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的關注度過高,導致真正屬于孩子自己的空間大大減少,不少孩子漸漸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習慣,思維受到干擾和限制,想象空間變得越來越狹小。為此,著名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劉正奎博士建議,家長應從長遠、以發(fā)展的角度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

  其中,夫妻間的關系以及雙方對孩子探索行為的看法是否持鼓勵態(tài)度也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夫妻間關系緊張,總是發(fā)生沖突,這種親子關系的缺失會讓孩子將關注點轉(zhuǎn)移到家庭關系上來,影響孩子對其他方面的興趣,對孩子心理將造成不良的影響。

  注重心智培養(yǎng)

  當今是一個注重知識的時代,于是許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注意教授孩子各種知識,卻忽視了孩子心智的培養(yǎng)。其實孩子在嬰兒期的重點不是知識培養(yǎng),而是需要有一個穩(wěn)定的情緒,自發(fā)地去探索并嘗試解決身邊的一些問題。“過早地教給孩子知識,就好像是蓋房子,在打基礎的時候,就想做裝潢。這樣做其實是本末倒置。”劉老師說。

  感興趣的才是好的

  實際生活中,只有符合孩子興趣點的東西才有利于他的身心成長,而不是符合家長的興趣。比如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對玩具感興趣,就不斷地給孩子買玩具,而有的家長不買,那些沒有玩具的孩子就會想辦法創(chuàng)造自己感興趣的玩具。試想,一個創(chuàng)造玩具和制定游戲規(guī)則的孩子與按照玩具游戲規(guī)則來玩的孩子,哪一個將來的想象力會更豐富呢?相信不言自明。

  不制定規(guī)則

  劉正奎老師說,給孩子買的玩具最好是低結(jié)構(gòu)的玩具,能夠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玩,而不是按照說明書上的游戲規(guī)則“指導”孩子玩。比如積木、七巧板等結(jié)構(gòu)簡單的玩具,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就可以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間,任意拆分、任意組合。

  材料宜更多樣化

  孩子需要一個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包括家長讓孩子接觸的材料要更多樣化、更加豐富多彩。比如家長希望孩子識數(shù),家長最好不是簡單地教給孩子1+1=2,而是要給孩子一個具體的材料,如一個碗、一張桌子,讓他明白1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與生活有聯(lián)系的,讓他把生活經(jīng)驗融入到抽象的數(shù)字里面,而不是死記硬背。

  參與但不干預

  生活中總是能夠看到有的家長無論孩子做什么事都要指手畫腳,有的家長卻對一旁一個人玩耍的孩子不聞不問,其實這兩種態(tài)度均不能正確訓練孩子的想象力。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在孩子專注于某個游戲時,家長不去過多地打擾他,給他獨立的空間和時間。如果孩子需要你的參與,就積極配合他,但是記得要服從孩子的意愿。“給孩子提供藝術創(chuàng)造的工具,但千萬不要告訴孩子該在何處畫上藍色的一筆。”

  讓想象力飛一會兒

  讓想象力得以充分發(fā)揮的領域,總是不免讓人想到藝術創(chuàng)作。其中,音樂便是在豐富的想象力中催生的藝術,可以說,想象力越豐富,音樂帶給人的美感就越豐富。為此,我們采訪了著名音樂人科爾沁夫,通過他的經(jīng)歷,你會知道想象力對人的一生有什么樣的影響。

  自然界催生了想象力

  上世紀70年代初,科爾沁夫出生于河北某個鄉(xiāng)村,和那個年代許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樣,科爾沁夫小時候的世界是自由的,父母從不要求他學這學那,他做的最多的,也是最喜歡的就是和小伙伴一起在鄉(xiāng)間玩耍,捉蝴蝶,聽蟲鳴,放風箏……回到家,看著爸爸媽媽買來的各種書,他會忍不住過去翻看一下。對于他的這一特殊“興趣”,父母自然看在眼里。于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和各種當時流行的“小人書”都成為科爾沁夫經(jīng)常翻看的書籍。“當時我大概只有四、五歲的樣子吧,已經(jīng)開始喜歡看中國四大名著了,上小學期間基本看完。當時,家里的小人書也很多,一本也沒逃過我的眼睛,呵呵……”自然的萬物和文學最能催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只是這一切,沒有誰去告訴科爾沁夫,用他的話說:“我是天然長成,沒有受到過什么約束或者限制。”

  書是想象力的好伙伴

  4歲多就能夠看書,于是父母讓當時年僅5歲的科爾沁夫上了村里的小學一年級。只是一年后,父親調(diào)到呼和浩特工作,于是科爾沁夫也隨著家人一起來到這個塞外名城。到了呼市之后,他的小學學習才真正開始。小學期間,科爾沁夫幾乎每年獲獎,包括聽說讀寫、繪畫以及音樂。“我覺得文學對一個人的影響最大,讀的書越多,想象力就越豐富。記得我上小學時,放學回家路上,我常常為和我一起相跟的同學講自己編的評書,有的同學在聽了4個月以后才知道是我編的,呵呵……”70年代的孩子們,中午放學回家最割舍不掉的一件娛樂方式就是在飯后聽收音機里播放的評書,如《薛剛反唐》、《楊家將》、《五鼠鬧東京》、《三國演義》……這些評書一直伴隨著那個時代幾乎所有孩子的童年。科爾沁夫作為其中一員,將被動的聽進行“拓展”,讓說評書成為自己的娛樂方式。只是這時,音樂還沒有完全進入他的生活。

  興趣才是專注之所在

  相信沒有人或者外在的力量可以讓想象力發(fā)揮最大的能量,唯有興趣才能讓你專注其中,隨意想象。

  談到科爾沁夫為何喜歡音樂的時候,他說:“家人沒有要求我學習音樂,他們從不限制我。喜歡音樂,是從我上初中之后開始的。我的理科成績不太理想,也不再像小學時名列前茅,那時,我的興趣開始轉(zhuǎn)到當時剛剛興起的流行音樂上來。”1984年第一屆春晚開始,之后每一屆春晚中出現(xiàn)的流行歌曲必然是所有學生的最愛。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科爾沁夫明白自己最喜歡的是什么——就是音樂。

  如果說,小學前后是自然與文學催生了他的想象,那么中學之后興起的流行音樂讓他的想象力開始飛翔,并一直持續(xù)至今。

  編后感

  自然界里的花鳥蟲魚讓小時候的科爾沁夫去想象、探索,父母買回來的書籍更讓他接觸到不能去親自經(jīng)歷的世界,相對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讓他有時間專注于自己的興趣,在音樂天堂盡情翱翔。說到這里,我們知道想象力并不會因為年齡增長而減少,施以良好的環(huán)境和引導,想象之苗依然可以開花結(jié)果。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可囊括世界。”因此,趁孩子的想象力最豐富的時候,趁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像一張白紙的時候,不要束縛,不要打擾,給他們自由想象的空間,相信有一天他們的作品會超出你的想象,令你震驚,給你驚喜!

育兒網(wǎng)廣播

《時尚育兒》雜志介紹

《時尚育兒》,以“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教”為編輯特色,提供新手媽媽必需的育兒知識,是國內(nèi)最時尚、最科學、最互動的育兒雜志。最科學:《時尚育兒》獲得了權(quán)威的醫(yī)療、教育機構(gòu)和專家學者的支持和指導,向讀者提供全面科學的孕產(chǎn)、醫(yī)護、營養(yǎng)、早教、消費等方面的知識與建議。最互動:圍繞讀者最關注、最普遍的問題,依托《時尚育兒》官方網(wǎng)站數(shù)萬會員,無論任何調(diào)查、征集,都能迅速得到回應,這使得《時尚育兒》能夠給予讀者第一手的、最具實戰(zhàn)性和可操作性的育兒經(jīng)驗。最時尚:《時尚育兒》積極聯(lián)絡海外媽媽、學者、研究機構(gòu),以國際化的前沿視角,提供新銳的育兒知識和國際育兒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