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需要愛的眼神

本文Tag標簽:母嬰交流??

   在空氣潔凈,陽光充足的鄉(xiāng)間,城里孩子重返大自然。他們的身體發(fā)育得更健壯,他們吸收了不少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而更重要的是,他們從鄉(xiāng)下孩子身上,學到了勤儉、自強、堅韌、寬厚等美德,培養(yǎng)了更為積極的人生觀。而在另一方面,農村也歡迎城里孩子前來"留學"。近些年來,日本農村人口不斷減少,因而或多或少顯得缺乏生機和活力,而這些城里孩子的落戶猶如給農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不少農村孩子也通過與城里孩子的交朋結友,開闊了眼界,靈活了頭腦,獲益也并不少。

  這些"下鄉(xiāng)留學"的城里孩子在小學畢業(yè)后,往往比其他同齡人成熟、懂事得多。(據日NHK)"下鄉(xiāng)留學"好處多●林靜在日本,只要一談起育兒學,人們就會想到內藤博士,在半個世紀里,他撰寫了近30部育兒著作,被譽為日本育兒之神。金秋十月,93歲高齡的內藤博士應邀來滬參加99中日專家"21世紀兒童心理健康展望"研討會,記者特地前往采訪了他。

  記者:內藤博士,有幸拜讀過您的著作《育兒原理》,深受啟發(fā)。您在著作中提到,育兒的根本在于"眼神",能否介紹一下,年輕父母應該怎么做?內藤:嬰兒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但會用眼睛來判斷父母對他的愛。眼神是心靈之窗,即使是剛出生的嬰兒,也能和以溫柔的眼神注視他的人視線對合,母愛就是靠這種眼神的對話來傳達的。

  因此,年輕父母只要懷著溫柔的心情去懷抱嬰兒,以充滿愛的眼神去注視嬰兒,這種由眼睛和眼睛的對話產生的"心與心的對話",對培養(yǎng)嬰兒健康的身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幼兒在1歲半~2歲半時期,最需要母親的愛,但在這一時期,父母很容易用"不許這樣"之類的口吻訓斥孩子,其實這種做法很不好,用孩子最需要的充滿母愛的眼神去注視他,這樣才更有效。

  記者:中國的年輕父母中不少人存在著"育兒焦慮",您認為如何才能減輕或者消除這種"育兒焦慮"呢?內藤: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落后于其他孩子,比如智力發(fā)展、學習狀況、體重增長等方面,由此而產生種種"育兒焦慮",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要減輕或消除"育兒焦慮",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清楚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及時給予他所需要的,他并不需要的東西千萬不要強加于他,要順其自然,這樣孩子才能穩(wěn)定、健康地發(fā)展。

  記者:年輕媽媽在育兒方面最重要的一點是什么?您有什么建議?內藤:最重要的一點是盡快地進入角色,即母性本能的自我發(fā)現。孩子一出生,母親就喂以初乳,這不僅僅是營養(yǎng)問題,更重要的是,嬰兒嘴唇的刺激從乳頭前部神經傳到母親的情緒中樞,進一步刺激了母性的本能,從而激發(fā)了更強烈的母愛。母親要意識到自己是一位母親,要滿懷信心地接觸嬰兒,嬰兒的心靈就會充滿安全感。

  記者:在育兒過程中,父母有時也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發(fā)脾氣,遇到這種情形,您認為該怎么辦?內藤:孩子在特別頑皮的時候,不滿情緒很容易發(fā)展成為逆反心理,因此,面對頑皮的孩子,父母必須冷靜、忍耐、克制,用眼神表明自己的觀點:不行,不能這么做。如果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可以稍稍離開孩子,心情也會逐漸平靜下來。

  記者:2歲左右的孩子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和反抗心,如何教育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內藤:首先應該容忍和接納孩子的自我意識,但僅僅做到這一點,孩子很容易變得任性,而且父母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對萌生了自我意識的孩子,父母要用一種特殊的語言去教育,那就是用溫柔的眼神,并保持威嚴地凝視孩子的眼睛,絕對不能使用命令式的口氣,要充滿信賴地使用"你肯定能干好,干吧"等能激發(fā)孩子積極性的語言。要使以上做法取得成功,平時就要與孩子建立彼此信賴的關系,如果從乳兒期就對孩子使用不許、不行之類的語言的話,無論你如何努力,都將是沒有效果的。

轉自《三九健康》

還有疑問嗎?請留下您的問題,15分鐘內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