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進食物,在胃腸道經消化、吸收后,其殘渣成為糞便,定期順利地排出體外,這是寶寶的基本生理過程。如果把這一過程比喻成鐵路運輸線的話,有快車也有慢車,前者會是腹瀉,后者則是便秘。寶寶便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兒?如何防治寶寶便秘呢?
什么是寶寶便秘?
正常小兒,多為每天排便1-2次或2-3天1次,但有的1天數次,有的3-4天1次。如果排便時間超過48小時,糞便又干燥難解,或雖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即稱便秘。
寶寶便秘5原因
單純性便秘多因結腸吸收水分增多引起,常見病因有――
1.飲食不足
*寶寶進食太少時,消化后液體吸收,殘渣少致大便減少、變稠。
*奶中糖量不足時腸蠕動弱,可使大便干燥。
*飲食不足、時間較久引起營養(yǎng)不良,腹肌和腸肌張力減低甚至萎縮,收縮力減弱形成惡性循環(huán),加重便秘。
2.食物成分不當
*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質而碳水化合物不足,腸道菌群對腸內容物發(fā)酵作用減少,大便易呈堿性,干燥。
*如食物中含較多的碳水化合物,腸道發(fā)酵菌增多,發(fā)酵作用增強、產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數多而軟。
*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高,則大便潤利。
*如進食大量鈣化酪蛋白,糞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鈣鑿,糞便量多,且易便秘。碳水化合物中米粉、面粉類食品較谷類食品易于便秘。小兒偏食,喜食肉類,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纖維素太少,也易發(fā)生便秘。
3.腸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規(guī)律和不按時大便,未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導致便秘很常見。另外,學齡兒童常因無清晨大便的習慣,而上課時間不能隨時排便,憋住大便,也是導致便秘的常見原因。
*常使用瀉劑或灌腸,缺少體力活動,或患慢性病如營養(yǎng)不良、佝僂病、高鈣血癥、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無力等,都因腸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秘。
*交感神經功能失常、腹肌軟弱或麻痹也常使大便秘結。
*服用某些藥物可使腸蠕動減少便秘,如抗膽堿能藥物、抗酸劑、某些抗驚厥藥、利尿劑以及鐵劑等。
4.體格與生理的異常
*如肛門裂、肛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脊柱裂或腫瘤壓迫馬尾等都能引起便秘。應進行肛門、下部脊柱和會陰部檢查。
*有的患兒生后即便秘,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遺傳有關。
寶寶便秘臨床5表現
1.糞便干燥、硬結,排出困難,排便次數可減少,有時糞便擦傷腸黏膜或肛門引起出血,而大便表面可帶有少量血或黏液。
2.排便時肛門疼痛,慢性便秘者常有精神、食欲不振。
3.久之導致營養(yǎng)不良,更加重便秘;有時便秘患兒常有便意卻不能排凈,使便次增多。
4.嚴重便秘,大便在局部嵌塞,可不自覺地自干糞周圍流出腸分泌液似大便失禁。
5.便秘是引起腸絞痛的常見病因。
急、慢性便秘的治療
急性便秘
多數無需特殊處理,可以參考以下4點――
1.常用飲食矯正法:母乳寶寶發(fā)生便秘時,除照常喂母乳外,可另加滑腸的食物,如加糖橘子汁、棗汁等,或蜂蜜水;人工喂養(yǎng)的寶寶,可將糖量增至50-80克/升,也可喂果汁、蜂蜜。
2.患兒飲水宜充分,較大兒童應多吃蔬菜等含纖維豐富的食物,纖維本身不吸收,但能使糞便膨脹,刺激結腸動力,可改變糞便性質和排便習慣。
3.每天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對防止便秘很重要。
4.藥物治療一般首選乳酸桿菌類制劑,如媽咪愛等。必要時可選用開塞露或緩瀉劑鎂乳口服。
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多數雖屬功能性,應針對便秘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精心治療,對不存在腸道狹窄等器質性病變的患兒,保守治療的原則是――
1.增加攝取膳食纖維。
2.養(yǎng)成定時排便習慣。
3.選擇性應用緩瀉劑。
4.治療個體化。
食療多食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粗糧(玉米、含麥麩面食)、白薯等。
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定時排便能防止糞便堆積,對于有糞便嵌塞的患者尤其重要。在訓練之前,宜先清腸,目的是將直腸乙狀結腸中積存的糞便全部排出。一般可用開塞露、稀釋甘油或生理鹽水清腸。由于胃結腸反射可促進結腸蠕動,最好將排便時間安排在飯后,鼓勵患者早餐后排便,如仍不排便,還可鼓勵晚飯后再次排便,使患者漸漸恢復正常排便習慣。
藥物治療宜較長時間應用緩瀉劑,兒童可用液體石蠟;嬰兒可用鎂乳或乳果糖口服。在以上過程中,如有2-3天不解便,仍要清腸,以免再次發(fā)生糞便嵌塞。這種通過清腸,服用清瀉劑并訓練排便習慣的方法,常用于治療習慣性便秘。對于直腸括約肌功能紊亂的便秘患者,可應用生物反饋方法來治療。經上述治療有效,緩瀉劑逐漸減量而停止,其他措施仍需進行。如治療效果不佳,需繼續(xù)尋找有無器質性疾病。
手術治療對先天性巨結腸病,手術治療可取得滿意的療效。對頑固的慢性便秘患者,手術治療可能緩解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