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通過中醫(yī)療法治療脫疽

本文Tag標簽:媽媽健康??

  脫疽是指由于周圍血管腔發(fā)生閉塞,引起局部組織缺血,導(dǎo)致肢端壞死脫落的一類病。西醫(yī)多稱為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本病主要由于感受寒濕之邪,絡(luò)脈瘀阻,痹塞不通所致。近代研究認為,長期吸煙或損傷亦可促使發(fā)病。過去本病雖有多種治療方法,但療效不高,常需截肢,造成傷殘,給患者的生活、工作均造成極大不便。因此,一旦患有本病,大多情緒低落,喪失信心,十分悲觀。自開展以中醫(yī)中藥為主的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以來,提高了療效,高位截肢率已由過去的30%,下降為1.3%。從而減輕了病人的痛苦,減少了病人傷殘,保護了勞動力,這給脫疽患者帶來了福音。

  本病初起,多畏寒肢冷,患趾痠痛麻木。行走時小腿抽痛,迫使患者休息,待疼痛消失后再行走。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皮膚蒼白,舌淡,苔白。治宜溫陽散寒通脈,藥用黨參15克,黃芪15克,桂枝10克,細辛3克,附片10克,當歸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丹參12克,防己6克,獨活6克,煎水內(nèi)服。并用桑枝30克,威靈仙15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煎水乘熱熨洗患肢?;蛴么ń?0克,肉桂60克,細辛15克,丹參60克,樟腦15克,共浸入燒酒2斤中,約7~10天,濾去渣,每次用藥酒少許涂擦患足皮膚,每次20分鐘,每天2次。

  若病久,患趾疼痛較甚,皮膚暗紅或青紫,下垂更甚,足背汗毛脫落,爪甲肥厚不平,足背動脈搏動消失,舌質(zhì)見紫氣或瘀斑,脈沉細而澀。治宜活血破瘀,通脈止痛。藥用當歸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三棱10克,莪術(shù)10克,牛膝10克,地鱉蟲10克,王不留行15克,乳香4克,沒藥4克,黃芪15克,黨參15克,煎服。局部注意清潔保護,可用酒精消毒包扎,以免感染。

  若瘀久化熱,腐爛筋骨,可致患趾疼痛劇烈,痛無休止,趾端暗紅且腫,如煮熟紅棗。甚至紫黑,呈干性壞死或潰破流膿。并可伴見全身癥狀如發(fā)熱、口渴、溲赤、舌紅、苔黃、脈數(shù)等。治宜清熱解毒、通絡(luò)止痛。用生地10克,玄參10克,銀花10克,連翹10克,當歸10克,蒲公英10克,紫花地丁10克,牛膝10克,赤芍10克,丹參10克,生甘草6克,煎服。局部應(yīng)修剪壞死組織,清洗創(chuàng)面,并用黃連油膏紗布外貼,妥為保護。

  本病后期,多因病久體衰氣血暗耗,出現(xiàn)面容憔悴,萎黃消瘦,倦怠,自汗,舌淡,脈細無力等。治宜大補氣血。藥用黨參15克,黃芪15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雞血藤10克,丹參10克,茯苓10克,白術(shù)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各地對本病均有研究,如有用毛披樹根(即毛冬青)30~60克,煎水內(nèi)服。市售的中成藥通塞脈片,每次服10~15粒,每天2~3次,亦有良好效果。

  如經(jīng)上述中藥治療無效,壞死范圍較大者,則應(yīng)住院手術(shù)治療。

  此外,還應(yīng)注意生活護理,如戒煙,患足保暖,避免損傷等,可緩解病痛,促進恢復(fù)。

還有疑問嗎?請留下您的問題,15分鐘內(nèi)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