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自己的成長過程抱有太多的遺憾,出于補償心理,在育兒過程中,你會變成一個“完美主義”偏執(zhí)狂嗎?
有些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事事占先,是一個孝順、聽話、聰明、能干的模范標本。若是孩子出現(xiàn)一點點錯誤,父母就會“痛心疾首”;此外,父母不考慮孩子的興趣,給孩子報很多輔導班,老想把孩子打造成十項全能小天才;不考慮孩子的成長特點,過度追求秩序,努力營造禮數(shù)周全的謙和文雅的孩子……但人無完人,苛求完美的父母把目標定得過高,往往孩子使長期處于緊張與焦慮的狀態(tài),讓孩子感到自己一無是處,從而自暴自棄,這對孩子個性的形成非常不利。另外,當孩子被“完美”的目標驅趕向前時,身體也會出狀況,如易疲倦、胃口不好、記憶力下降、睡眠質量差等,如此一來,嚴重者還會誘發(fā)各種疾病。
完美主義育兒的負面效應完美主義育兒,會造就出怎樣的孩子?首先,完美主義者內心的自我認可度不高,過于依賴別人的評價,他們深信:如果我是很好的,才會得到愛。但是同時,無論多么成功,他們都不能享受安逸的人生,因為競爭對手可能隨時趕超上來,因此他們永遠生活在被別人比下去的擔憂中。完美主義育兒造就出來的孩子,在升入重點學校的第一年,心理問題的發(fā)病率,是不那么求完美的孩子的2.5倍。另外,完美主義的孩子,心理上的焦慮度很高,因為擔心不完美,他們做事猶豫不決、害怕出錯,過分在意細節(jié),對任何打亂他計劃的變化都感到惱怒。他們也很難和別的伙伴協(xié)作,因為期待別人也按計劃表來一絲不茍地做事,要是伙伴不按照規(guī)則來做,他們就會出奇的憤怒,誓不與之合作。當然,他們也沒有時間來關注生活情趣和內心的希望??纯此麄儩M當當?shù)臅r間表,你會由衷地覺得,他們活得的確非常辛苦。
小測試,看你是否有完美主義育兒傾向:
1.你是否會因為孩子沒讀頂級幼兒園而懊喪不已?
2.你是否經(jīng)常將孩子與親友中最出類拔萃的孩子進行比較,并經(jīng)常指責孩子不爭氣?
3.你是否經(jīng)常對孩子說:“要做就做最好!”“一定得第一!”之類的話?
4.當孩子錯過一次比賽或者上臺展示的機會,你是否會耿耿于懷,并經(jīng)常提及此事?
5.你發(fā)現(xiàn)孩子畫畫不太像時,你是否會怒不可遏地撕掉,命孩子重畫重寫?
6.當孩子玩沙玩水而把新衣服弄臟時,你會不停嘮叨,甚至禁止孩子以后玩類似的游戲嗎?
7.孩子的飲食及睡眠出現(xiàn)問題時,你是否會擔心他的健康和聰明毀于一旦?
8.你是否會幫孩子制訂嚴格的學習計劃,并監(jiān)督執(zhí)行,不允許有一點點的變通?
9.孩子偶爾一次表現(xiàn)不佳時,你是否會氣惱地流下眼淚,經(jīng)常說他辜負了你的期待?
10.你是否因為孩子的不優(yōu)秀指責配偶,認為孩子是遺傳了配偶的缺點和不足?
如果你有5題以上會答“是”,就有明顯“完美主義”傾向了。過于追求完美的育兒方針,只能給孩子和大人增加痛苦。當你在抱怨孩子的不爭氣、不杰出、懶散、不求甚解等缺點時,不妨想想自身的缺點和孩子的優(yōu)點,把孩子當成和自己一樣的普通人,用寬容、善意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種平和的心態(tài)反而容易造就一個心態(tài)健康的孩子。
不完美育兒主意
1:亂中有序,逐步學會自己整理房間 琳琳媽媽多次指責女兒的房間太亂,并趁孩子出門滑滑板車,自說自話地替女兒整理??墒牵斔械臅忌狭藭?、所有的玩具都進了紙盒,兒童房變得像媽媽的書房一樣井井有條時,媽媽迎來的卻不是女兒的親吻和歡呼,而是氣急敗壞的找尋,琳琳大聲抱怨說:“媽媽,你能不能讓我自己整理?你這樣自說自話,我連自己的東西都找不著了。”琳琳媽很奇怪:“你是覺得孩子的房間,亂一點沒關系?”琳琳說:“當然啦,我?guī)』锇閬硗?,稍微亂一點,人家也放得開,不拘束;安安家我就不愿去,太整潔了,好像一個大人板著臉,誰也不敢亂動一下……再說了,什么地方放啥東西,我是有數(shù)的,你沒幫我整理前,我一找就找到了。這樣我可以省下很多時間來看書,來玩游戲,把時間全花在整理上,也很無趣啊!”琳琳媽不得不承認,琳琳講得有道理,想自己工作任務多的時候,辦公桌不也亂亂的?但亂中有序,并不妨礙高效率。大人都這樣,干嘛苛求孩子?最后,琳琳媽跟女兒達成的協(xié)議,一個星期最少要整理房間一次,主要是把暫且不用的東西收起來,將下一階段要用的東西拿出來,并抹灰打掃。當然,琳琳也學會適當“妥協(xié)”,那就是慢慢學著給自己的整理箱和抽屜貼標簽。
2:怎樣稱呼長輩,與孝順無關 到爺爺家去,平平照樣纏著爸爸躲貓貓,爸爸掂著看電視里的球賽,就敷衍他:“爸爸找不著,快出來吧!”平平正在興頭上:“劉力強,快來抓我!劉力強,你不陪我玩,講話不算數(shù)!”這本是家中經(jīng)常上演的一幕,劉力強夫婦很開明,從來也不覺得孩子的行為很忤逆,相反,他們覺得,在《成長的煩惱》中,四個小孩不也直稱爸爸是“杰森”媽媽是“麥琪”?這樣利于形成一種朋友式的親子關系,孩子在父母面前不拘束,才會什么話都對爸媽講。誰想,爺爺出生于老派大家庭,特別講究長幼有序,聽孫子這樣稱呼兒子,氣得高血壓差點發(fā)作。劉力強夫婦只好諾諾,一邊安撫老爺子,一面批評兒子,平平媽媽瞅個空兒,把兒子喚到小區(qū)花園里,認認真真對他說:“怎樣稱呼爸爸媽媽,在咱們家可以隨便些,爸媽從沒想過要擺什么架子,這也跟你是不是孝順孩子沒關系,但是在外面,特別是在爺爺奶奶家,一定要表現(xiàn)得恭敬一些,因為爺爺奶奶都70多歲了,這個年紀的人,很難改變他們的古板脾氣,咱們當小輩的,只能順著他們來……乖兒子,你想想,媽媽的話是不是有道理?”自此,去爺爺家之前,劉力強夫婦和兒子都互相提醒要按“老派家庭”的禮數(shù)來,回到自己家,兒子就會歡呼一聲:“警報解除!我們可以當朋友了!”
3:謙讓有度,孩子有權選擇分享對象 瞻瞻媽媽非常好客,周末常接待朋友和她們帶來的孩子,小客人一來,瞻瞻媽就命瞻瞻拿出自己所有的玩具和零食,跟小客人分享,令媽媽不解的是,瞻瞻有時只拿出自己玩膩了的東西,如積木、套娃等給小客人玩,而把船模、遙控汽車、立體拼圖等玩具藏得好好的,瞻瞻媽覺得在好友面前很沒面子,就說兒子是“小氣鬼”??蓺獾氖牵阍矫銖娬罢?ldquo;要對人慷慨”,兒子就越是對家里來客持抵觸情緒,有時都不想理小客人,只顧埋頭打游戲。最后,還是瞻瞻的姑媽領會了孩子心里的委屈,她對瞻瞻媽媽說:“過分要求孩子對客人禮貌謙讓,是違背孩子的本性的,四五歲的孩子正處在自我意識的膨脹期,他開始把玩具、圖書和零食當私人財產,他會依據(jù)小客人是不是合他的胃口,是不是玩得來,來決定拿出什么樣的東西和對方分享,能這樣做,表明孩子有主見,對人對事有基本的判斷力,這不是一件壞事。”瞻瞻姑媽還說,勉強孩子把最好的玩具讓出來,甚至被小客人搞壞了,也連說“不要緊,沒關系”,對自家孩子也是一種傷害,因為讓他覺得“做小主人總是吃虧的”,那他干嘛還要期待客人上門?瞻瞻姑媽建議瞻瞻媽以更寬容的態(tài)度,來給瞻瞻待客的自主權,由他自己決定怎樣招待小客人,拿出什么玩具與之一起玩。果然,瞻瞻不再在小客人上門時當“沉默帝”了,也樂意與其他孩子一起玩立體拼圖和小火車模型、賽車模型,因為他后來發(fā)現(xiàn),有些游戲,還真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BOX哪些情形不必苛求,更有利于保持自信心
坐飛機和高鐵不能隨意走動?
事實上,坐飛機只有起降時和緊急狀態(tài)才需要安坐在座位上,系上安全帶;高鐵只有起動加速時要求這樣做。久坐不動不符合兒童天性,爸媽不妨在飛機和高鐵列車平穩(wěn)行駛階段,帶著孩子四處走走看看,飛機上的頭等艙和衛(wèi)生間,高鐵列車駕駛員操作的觀光車廂,耐心解答飛行原理、高鐵的安全原理、旅途中遇到緊急情況如何處理。
吃飯不可去明爐點菜區(qū)?
讓孩子明白菜是怎樣做出來的,可大大增加他的食欲!要是你怕他出危險,禁止他去明爐點菜區(qū),孩子會在宴會后半段很煩燥——吃飽了還讓人家坐著,讓人多不痛快!帶孩子一同去明爐點菜區(qū)看看吧,讓后他看看印度甩餅如何甩出來,烤鴨如何切成片,蘿卜花如何刻出來……
光腳走路沒教養(yǎng)?
恰恰相反,光腳走路可以極大地釋放孩子的天性,特別對有著多動癥嫌疑的孩子,是一種簡便的感統(tǒng)訓練。不但可以讓孩子在家中的地板上光腳,還可以讓他在公園的鵝卵石小徑上,在草地上、落葉上光腳走走,豐富腳底的刺激和感知,還能強身健體。
只能看媽媽選定的圖書?
孩子看的書是最好通過家長的過濾,以免“少兒不宜”或閱讀內容與年齡不符!但前提是“他先挑,你再來決定買不買!”兒童教育專家發(fā)現(xiàn),媽媽選定的圖書往往閱讀面過窄,像輕柔甜美的童話之類,就像糖一樣,“吃多了”會得軟骨病!讓孩子,特別是男孩子自己決定讀什么吧。科幻、探險、奇幻、漫畫、動物傳奇小說,會點燃孩子內心的想象和勇氣。
不能拒絕當眾表演?
屢屢拒絕當眾表演的孩子往往有天份有個性,也不排除是特膽怯,以為你是在當眾讓他出丑。前者,你強迫他當眾表演會激發(fā)他的逆反心理;后者,干脆會讓他嚇破膽,再也不敢當眾表演。
盡管,按爸媽的虛榮心計,面對親友的匯報演出是多年來才藝投入的“產出”之一,但,就算你是“經(jīng)紀人”,安排通告還要問一問“演員”的意見呢?要是“演員”情緒不高,當場“耍大牌”,或亂彈亂舞一氣,最后難看的又是誰呢?請等“演員”狀態(tài)好,肯配合時,再給他提供舞臺吧!
不可接受別人的食物?
要是你老是教育孩子,旅伴遞來的食物里有“老拐子的蒙汗藥”,就別怪孩子以警惕戒備的眼光來看周圍的一切了,這樣的孩子,到了陌生環(huán)境,融入群體的能力會很差。教會孩子判斷陌生人是否友善才最重要;就算孩子一時不能判斷,不是還有你把關嗎?很多忘年友誼,就是由分享一只燒雞開始的!
只可穿戴媽媽選定的衣飾?
恭喜你,要是孩子開始反抗你選定的衣飾,說明他有了初步的美學素養(yǎng)!也許一開始,他的搭配很可笑,也請當面夸獎他:“寶寶當了自己的形象設計師!很棒!不過粉紅的襯衣是不是配白褲子或黑褲子更好看?”
不準熬夜?
有些孩子偏偏把能熬夜看作“長大了”的標志,因為他看到大人都熬夜!因此與其嚴厲禁止,激發(fā)他的逆反心理,不如在周五周六隨他什么時候睡覺,一來二去,熬夜這件事就沒這么大的吸引力了!媽媽不用擔心孩子會把身體熬壞了,他們要是困勁兒一上來,不到一分鐘就歪著了,你記得給他及時蓋上毛毯就夠了。
專家解讀“完美主義育兒”
標準的完美主義是一種心理疾病,大多數(shù)的抑郁癥患者都是完美主義。如果一個人想不快樂,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給自己大腦輸入一個嚴苛的完美主義觀念。
完美主義不同于精益求精,兩者的顯著區(qū)別在于當事人是否感受到快樂,完美主義的人永遠不快樂,即便是完美地實現(xiàn)了他的預期,他覺得這是應該的,不會快樂,通常這個目標完成了,馬上又會設立下一個目標,通常完美主義的目標都是“任重道遠”的。而精益求精則不然,精益求精就是在有限的條件下盡可能的做到最好,講究品質,但是也接受諸如精力、時間、自己的能力、外界的條件等各方面的有限,所謂的追求品質是在這各種有限里追求最好的品質,精益求精者會為自己的每一分進步而慶祝,努力就好了,我們不是正在努力嗎?這就夠好了。
標準完美主義的父母是孩子的災難,巨大的災難,好在標準的完美主義父母也不是很多,大部分人都是一定程度的完美主義,多大程度的完美主義,多大程度的不快樂。其實,最高品質的作品和最高效率的工作,都是在精益求精中完成的,你看那些大師的作品,哪一個不是在享受自己的工作呢?我沒有見過一個帶著壓抑工作而又能夠達到最高層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