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俗名“小腸氣”,是腹腔內容物經(jīng)腹壁薄弱缺損處突出于體表而形成的腫塊。
它使人偏墜難受,行走不便,或者疼痛,甚至局部壞死。有的病人晚上睡下來疝氣就不見了,早上起來疝氣又有了,如用手撫推疝亦可回腹,疝氣好象狐貍一樣神出鬼沒。所以中醫(yī)把這種疝稱之為“狐疝”,即西醫(yī)所稱的“可復性疝”。當然臨床上見到的還有“難復性疝”,如果疝發(fā)生壞死,就稱為“嵌頓性疝”或“絞窄性疝”。
中醫(yī)外治法對前兩種疝療效較好,特別是年邁體弱,伴有嚴重全身性疾病以及慢性咳嗽,排尿困難,慢性便秘等不宜手術的人,外治法可以幫助疝升提而入于腹中。下面介紹的幾種方法,患者可以選擇1~2種使用。但如果發(fā)生疝壞死,局部疼痛劇烈,紅腫甚至青紫,并伴有腹痛、惡心、嘔吐等腸梗阻癥狀,當立即送醫(yī)院,此時非手術不可了。
1.疝氣帶:外購,或自己用棉線束帶或用布折為雙層即成,折端緊壓疝的部位,另一端環(huán)繞腹部再套入折端,然后繞過會陰部,結扎于腰的背面(如圖8-17)。用帶前,必須先將疝內容物納回,亦可用煅牡蠣50克,干姜末15克,水調,敷涂患處。如果疝塊表面皮色無異常,可用艾葉、花椒、紫蘇各30克,或蛇床子120克,桂皮2克,共炒熱(以不燙破皮為度),放在疝帶內靠疝塊處。此法適應老年者,或成年初患者,對“狐疝”尤宜,嬰兒腹股溝斜疝亦可。
2.生姜、蔥、蒜適量,搗敷氣海穴及患部,外加麩皮炒熱烘熨,適應疝初起。
3.鮮地骨皮(干的浸水泡)、生姜各4兩,搗爛包疝囊上,癢即去之,適應疝初起。
4.用胡蘆巴1兩,鐵鍋炒黑,研末,酒調敷患處。
5.烏藥、小茴香、荔枝核、煨陳皮、澤瀉、木香、丁香、沉香各等分,皂角減半,于小火中略烘熱,酒或醋調,在局部熱熨摩擦。適應局部無紅熱的氣滯寒凝疝痛,每日1~2次,痛止即停用。